时间:2023-05-17 15:18:32 | 浏览:276
注意了!在中国网官微后台回复相关关键词:“中美”、“访越”、“特朗普”…可以看到更多内容!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东芝电视这一广告词曾风靡中国,至今很多人仍耳熟能详。但从今以后,这个全球著名的日本电视品牌已沦为中国企业的囊中之物。
海信收购东芝电视
11月14日,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股权的95%正式转让海信。
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
该项股权转让金额暂计为129亿日元(约合7.53亿元人民币),预期将于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的案例屡见不鲜,而且收购资金动辄数十亿美元。相比之下,此次海信电器收购案涉及的资金规模并不大,但是这宗收购还是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业绩亏损受累核电业务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
许多中国人对此仍然耳熟能详。拥有142年历史的东芝在显示技术领域引领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全球科技品牌价值排行榜位居前列。2016年,东芝电视销量仍位居日本市场前三(IHS)。
2006年2月,东芝集团宣布以54亿美元接近3倍溢价收购了西屋电气,开始涉足核电领域,彼时核电产业正处于上升期。但不料2011年爆发的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使得核电发展进入冰河期,全球核电站面临关闭潮,日本政府当即关停国内所有运营中的核电站。此后东芝核能业务遭到重创,核心核电子公司西屋电气陷入高额亏损 。
从此以后,东芝就深陷经营困境,一蹶不振。
为了避免连续经营亏损而退市,日本东芝相继卖出了旗下多个资产。早在2015年末,东芝就把印度尼西亚自主彩电生产工厂和二槽式洗衣机生产制造基地的土地和建筑资产(作价约2500万美元)出售给创维集团;2016年,东芝把以洗衣机、冰箱等主营白色家电业务的子公司出售给了美的集团;北京时间2017年10月24日有消息传出,东芝股东当天在一次特别会议上批准该公司将闪存芯片子公司作价2万亿日元(约合175亿美元)出售给贝恩资本(成员包括苹果、戴尔、海力士等)领导的财团。
现在,电视业务花落海信,而东芝电脑业务也在出售之列。如果再退出电脑市场,东芝旗下面对一般消费者的业务将几乎消失,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为主营业务的to B色彩会愈加浓烈。
中国制造正在替代当年的日本制造
反观这几年,日本多家电子公司已经逐渐没落,并被中国企业收购。回溯1995年,当时世界500强榜单上有149家日本企业,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上世纪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号称日本彩电六巨头,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家电业务几乎都由中国企业在运营。
截至目前,似乎只有索尼还在盈利的边缘,不知道除此之外,日本电子业还剩下什么?
扫盲!这些品牌都是中国的
海信收购东芝电视只是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中高端品牌崛起的一个缩影。目前,除索尼、松下外,以“日本制造”闻名的日本品牌家电业务不少被中国公司所收购和运营,成为彻头彻尾的中国产品。
美的收购了东芝80%的白色家电业务股权
2016年3月,美的集团与日本东芝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收购东芝家电业务的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总额约为514亿日元,相当于大约33亿元人民币。
同时,美的还将获得40年的东芝品牌全球授权,以及超过5千项与白色家电相关的专利。(白色家电是指洗衣机、空调、电冰箱)
长虹收购了三洋电视中国业务
2015年10月28日,四川长虹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作为"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排他性授权使用者,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有权进行"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合同期限为四年。
海尔收购三洋的白色家电业务
2011年10月,海尔以100亿日元(约合8亿人民币)的购买金额,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机的白色家电业务,包括三洋洗衣机品牌AQUA及相关品牌。
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3月28日,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这场中国汽车史上最大并购案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有声音认为“弱小”的吉利无力实现沃尔沃的复兴。但数据证明,沃尔沃成功摆脱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16年全球销量达534332辆,连续三年刷新销量历史记录。
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
2004年12 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与美国 IBM 公司正式签约,以总计12.5 亿美元收购 IBM 全球的台式、笔记本电脑及其研发、采购业务。新的联想集团在5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同时,联想集团成为了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
海尔收购美国通用GE家电业务
2016年1月份,海尔集团与GE签署了《股权与资产购买协议》。根据协议,青岛海尔以54亿美元现金向通用电气购买其家电业务相关资产。
中信股份收购麦当劳大陆业务
2017年1月份,国有企业中信股份和私募股权公司凯雷集团以20.8亿美元收购了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业务。
10月12日,新公司完成 “证照层面” 的改名。从“麦当劳”改为“金拱门”。
“日本制造”的衰落,
足以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镜鉴,
其衰落后留下的市场空间,
更应成为中国企业奋力赶上的动力。
“China,China,
新时代的中国!”
为中国制造点赞!
大家都在看
(来源:经济日报 中新网 央视财经 新华网 中国经营报 中国经济网)
本期编辑:李兆彧
本期校对:刘倩
投稿邮箱:livexwy@qq.com
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
注意了!在中国网官微后台回复相关关键词:“中美”、“访越”、“特朗普”…可以看到更多内容!“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东芝电视这一广告词曾风靡中国,至今很多人仍耳熟能详。但从今以后,这个全球著名的日本电视品牌已沦为中国
东芝制造了亚洲第一台彩色电视50年前的1965年,当第一台电视从深谷工厂生产下线时标志着日本乃至是全亚洲终于可以制造出彩色电视,而这台电视背后的则是一个至今依然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东芝。诞生于1875年的东芝距今已有146年的历史。由东京电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文/庞无忌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的崛起对国际老牌制造业的“工匠神话”发起挑战,不过,“老店”也在不断加快脚步。作为日本制造的代表之一,东芝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调整正是这一时代变化的缩影。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东芝一
经济观察报 种昂/文又一个日本家电巨头倒下了。继三洋、夏普卖身之后,2017年11月14日,日本东芝株式会社为了免遭退市被迫出售拥有百年历史的电视业务。是的,中国海信集团仅以129亿日元的价格就收购了东芝电视的一揽子业务和全球范围内40年的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郑栩彤继2013年东芝大连液晶工厂关闭后,东芝大连有限公司(下称“东芝大连”)也即将撤出中国。9月11日,时代周报记者从多名东芝大连员工处了解到,该工厂目前正面临清算,9月末将停止生产,当前部分员工已不再上班。“我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这两天最引人注目的新闻,莫过于晚舟女士的回国了,不单咱们中国人,看到这样的新闻欢欣鼓舞,甚至很多朋友们热泪盈眶,外国的很多朋友们,也为这条新闻所感动,因为毕竟过去几十年天下苦美久矣。不光咱们中国这样,跟美国还是对手的
TCL电视2022年市场份额已经跃到全球第2了,海信第4。TCL和海信在电视领域之争很多人用空调领域的格力和美的类比,其实我比较愿意拿索尼和夏普,对比TCL和海信。TCL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多,有自己的面板产线,是全球最早发布且最先实现量产Mi
智能液晶电视领域竞争可谓相当激烈,品牌多且产品丰富,想要选择一款心仪的产品相当耗时费脑。当下要说口碑与质量不错的品牌,tcl和海信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么,tcl和海信电视哪个好?tcl和海信哪个更耐用?先看下智能电视排行榜数据:整体排名海信更
百年东芝,丑闻不断。上周,一份139页的报告再次把东芝置于丑闻旋涡。这一次,东芝还把日本权势部门经济产业省、特斯拉董事、甚至是现任日本首相菅义伟一同拉下了水。官商勾结时钟还要拨回到去年的东芝年度股东大会。在2020年7月的股东大会上,东芝外
重播
经济全球化正遭遇逆风逆流。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世界开放处在十字路口。“其实从英国脱欧开始,一些国家便陆陆续续出现了民族主义抬头的倾向,贸易摩擦也有所增多。对于我们这种在全球开展业务的跨国企业来说,这确实
(第四届进博会)访谈|东芝(中国)董事长:中国是东芝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中新社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 庞无忌)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的崛起对国际老牌制造业的“工匠神话”发起挑战。中国市场的成熟和升级在增加吸引力的同时,也让这些“老店”不断加快
(中国这十年)东芝(中国)董事长:中国是东芝半导体业务最重要的市场中新社北京6月2日电 (记者 庞无忌)伴随中国制造的崛起,曾经风靡一时的老牌“日本制造”近年来似乎声量变小了。在对多家企业的采访中,中新社记者发现,许多传统日企的确进行了战略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4月29日晚,海信视像(原海信电器,600060.SH)披露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去年海信视像实现营收341.05亿元,同比下滑2.91%;实现归母净利润5.56亿元,同比增长41.71%。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已连
收购东芝电视有助于加速海信的国际化进程,但东芝在全球复杂的授权和合作关系,让海信还需要更多时间去“消化”这次收购的成果。《财经》特约撰稿人 吴杨盈荟/文 余乐/编辑广告里那个“新一代的东芝”不再属于“Toshiba”。负债高企的东芝集团为避